一、堆肥的基本原理
自然界中有很多微生物具有氧化、分解**物的能力。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、湿度和PH值条件下,将**性废弃物进行生物化学降解,使其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**物质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。这种利用微生物降解**性废弃物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法,一般又称堆肥化处理。好氧堆肥过程中一些物质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。
**性废弃物是堆肥中微生物赖以生存、繁殖的物质条件,由于微生物生活时有的需要氧气,有的不需要氧气,因此,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不同,**性废弃物堆肥化处理可分为好氧堆肥法(高温堆肥法)和厌氧堆肥法二种。前者是在通气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活动使**物得到降解,由于好氧堆肥温度一般在50~60度,较高可达70~80度,故也称为高温堆肥。后者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进行肥料制作的过程。
1、好氧堆肥
好氧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,借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。在堆肥过程中,**性废弃物中的溶解性**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为微生物吸收,固体和胶体的**物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,由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后再渗入细胞。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——氧化、还原和合成过程,把一部分**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,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,并把一部分**物转化为生物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以合成新的细胞物质,于是微生物逐渐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。
一般情况下利用堆肥温度变化作为堆肥过程的评价指标。一个完整的堆肥过程由四个堆肥阶段组成,即低温阶段、中温阶段、高温阶段和降温阶段。每个阶段都拥有不同的细菌、放线菌、真菌和原生动物,这些微生物就利用废弃物中的**物质作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直至形成稳定的腐殖质物质为止。
2、厌氧堆肥
厌氧堆肥是在无氧条件下借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,如图所示。
当**物厌氧分解时,主要经历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阶段。分解初期微生物活动中的分解产物主要是**酸、醇、二氧化碳、磷化氢等。在这一阶段,因**酸大量积累,发酵材料中PH值逐渐下降。随着易分解性**物质的减少和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,另一群称为甲烷细菌的微生物开始分解**酸和醇类等物质,主要产物是甲烷和二氧化碳。随着甲烷细菌的繁殖,**酸迅速分解、PH值迅速上升,这一阶段叫碱性发酵阶段。以纤维素分解为例,堆肥的厌氧分解反应表示为:
(C6H12O6)n 3nCO2+3Nch4+能量
由于厌氧发酵后的产物呈液体状,有时仍含少量病原菌和散发臭气,所以在农田施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并用专门的沼液散布机械进行喷洒,施肥田块的土地面积也要大,所以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大农场使用。此外,由于沼气的产生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大,在北方人寒冷的冬季气量低,因而比较适合我国南方。